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已經向世界宣布,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,而且城市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主戰場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就是要“降碳”,要控制碳排放,要達到碳中和,本質上是一項控制工程。
目前城市城鎮化快速發展,溫室氣體大量排放,全球變暖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。我國城市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面臨的挑戰,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是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,近些年來,如臺風、暴雨、干旱等極端氣候對城市基礎設施、生態系統等城市系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。
城市是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載體,有研究發現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碳排放總量百分之六十以上,無序擴張的城市發展模式已經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境的破壞,交通擁堵、中心城區人口密集等問題。
城市是未來需要實現碳中和的主要地方,城市減排不僅在于降低城市碳排放、提倡清潔能源等,還涉及到城市空間結構是否合理,組團結構是否合理,職住是否平衡,進而影響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。要想實現碳中和的目標,未來城市建設運營方式亟需轉變?,F行城市規劃設計、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缺少對減排的考慮,導致城市規劃過程中制定減排措施缺乏系統性,缺少對碳中和的宏觀認識,在開展具體工作過程中也沒有法律可以依據。針對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達到城市碳中和,一定了解城市碳循環的兩頭——碳排放和碳吸收。城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控制對象與生產、生活密切相關,是碳排放的“源頭”,他們分別是以下五大領域:1、 城市能源。目前全球都認識到能源低碳化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未來?!疤歼_峰”和“碳中和”明確指示或標明了本輪能源革命的階段和步驟。我們的任務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(能源)系統。對于城市而言,有條件的地區要在清潔能源上多做文章,讓城市有更多選擇新型能源的余地。2、 城市產業。城市發展靠產業毋庸置疑。只不過在新的“雙碳”目標下,我們應重新審視和評估城市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?!半p碳”目標要求我們對產業結構做出調整,擬制高耗能產業發展,推動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,尤其要推動現代服務業進步,從而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就業機會。3、 城市建筑。說到城市,首先看到的是城市建筑。據統計,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約占全社會碳排放的一半。這樣看的話,我們就應該審視城市建筑是否為低碳建筑,是否為高耗能建筑?我們應該在建筑節能減碳上下功夫,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或對城市建筑進行更新改造,使其成為“氣候適應性建筑”。4、 城市交通。城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交通問題。我國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在逐年升高,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私家車的使用比例在提高。城市可以說又是“重災區”,城市擁堵現象嚴重。自行車、電動自行車是綠色低碳的交通方式,但是現在的城市交通設計是以“行車”為本,而不是以“減碳”為目標。5、城市消費。城市管理現在最大的“難點”是廢棄物處理。作為消費者的市民,可能還沒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是不是低碳的。關于廢物處理,傳統的方式是采用垃圾填埋,而較好的辦法是采取“廢棄物能源化”,即做燃燒處理,但其產生的污染和次生廢棄物量也很大,所以要重視廢物循環利用。既然有排放段,城市本身也有吸收端。城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需要方法論的指導。目前很多停留在針對“雙碳”目標進行重復解讀,而忽視了實現“雙碳”的完整路線圖。就城市而言,需要做到以下三步走:1、需要我們在明確城市總控制目標的前提下,將目標分解成為不同部門的具體指標,而且要給出各個指標的詳細定量標準;2、需要結合城市的實施情況進行情景分析,查看城市基線情景、碳達峰情景和碳中和情景;3、需要拿出具體的手段措施進行修正,可能是單個手段措施的使用,但更多的應該是不同手段措施的組合。通過開展城市“雙碳”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分析,有助于科學地制定促進城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政策,并且根據所制定的政策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落實建議。一個城市的降低排放是要求企業和個人從用電、出行到供熱制冷等方方面面做出改變。在以下四個方面采取行動將產生很大作用:電網脫碳必須是第一步,因為它是實現經濟系統其他領域,如建筑和運輸脫碳化的先決條件。除此之外,加速清潔能源轉型,增加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等。2、 提升建筑物能效
3、鼓勵新一代出行方式
- 加快綠色能源汽車推廣。
- 投資交通運輸為導向的開發項目。
- 通過打造密度更高的綜合交通樞紐,將分散的城區連接起來減少碳排放。4、 做好消費者需求管理
鼓勵消費者和產業參與脫碳化,有助于城市達成碳排放目標,以下是極具前景的兩種做法:
- 倡導低碳生活,實現大規模脫碳化需要消費者擁抱綠色轉型。
- 將“循環經濟”原則付諸實踐。
在碳中和的目標下,如何在城市規劃布局中實現低碳空間的塑造和落實,對促進空間布局的合理性、針對性以及緩解城市環境問題具有重大意義。